民族魂

民族魂
历史英烈应被永远铭记!

热血洒泰西 英名垂青史——记李正华烈士

更新时间:2022-06-29 11:56:58点击:

热血洒泰西 英名垂青史

——记李正华烈士

泰安革命烈士陵园管理处

1941年4月22日拂晓,在泰西大地的步山脚下,一阵凄厉的枪声过后,一位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迎着光彩绚丽的朝霞静静地倒下了。他就是泰安人民的好儿子,泰安(西)县独立营营长李正华。

一、愤世嫉俗,敢于斗争

李正华,原名李连秀,1905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县马庄乡(现泰安市岱岳区)漕河涯村一个富裕家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由于家庭条件较好,他自七岁始先后读私塾和小学十二年,在文学上造诣较深,学习之余兼攻中医。青年时代,李正华勤奋好学,生活俭朴,性格耿直,待人处事富有正义感,勇于同反动势力和封建迷信抗争,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影响。旧社会,反动统治阶级利用神汉、巫婆,大肆宣扬封建迷信,愚弄欺诈乡民。不少愚昧无知的百姓,不惜忍饥挨饿,修庙塑神,祈望能降妖驱邪,逢凶化吉。人们虽天天烧香拜佛,念经求神,但却屡屡上当受骗,每当灾祸临至,仍不免家破人亡。

那时,每到夏季漕河里水势凶猛,经常危害乡民。老辈人怕大水淹没村庄,便在村头修了个镇武庙。1927年春,村民在闲谈时说:“咱村今年没被水淹掉,就是靠镇武庙神保护住的。”李正华听了后,认为是封建迷信,他压根不信镇武神的能耐。有天晚上,他约了本村周茂泉等几个年轻人,偷偷把神像推倒,扔进了漕河里,第二天,全村大哗。认为李正华得罪了神灵,闯了大祸,村子将会遭受到报应,不少人既埋怨李正华他们,又惊恐不安。可直到六月,漕河村并没有被水淹没,村民们这才安定了,从此漕河涯村结束了敬奉镇武神的历史。

一次,李正华的弟弟连芳身上生了个疮,病情较重。祖母和母亲从王家大坡请来一个巫婆给连芳“治病”。这时碰巧正华从外面回家,看到巫婆正在烧香念咒、装神弄鬼,当即脱下鞋子向巫婆打去,吓得巫婆又哭又叫。正华不顾祖母和母亲的责骂,执意轰走了巫婆,坚持请来了中医给弟弟治好了病。

1928年春,北伐军到达泰安。饱受大军阀张宗昌残害的泰安人民异常兴奋,人们奔走相告,热烈欢迎新军的到来。李正华心里非常髙兴,他满怀救国救民的激情,带领青年、儿童大唱革命歌曲;呼吁打倒列强军阀,宣传成立农会,开展抵制日货等活动。他还在家乡一带第一个剪掉了辫子以表明将努力摆脱封建势力的羁绊的意愿。

二、为民纾难,教书行医

1930年春,中共山东临时省委遭严重破坏,泰安许多基层党组织也与上级失去联系,大部分共产党员被迫进行隐蔽活动。李家大坡村老共产党员张杰(1926年入党),也在家乡一带以教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李正华和张杰因亲戚和同行关系经常接触,由于志同道合,关系更加密切。李正华思想敏锐,他向往革命,追求真理。他在同张杰的思想交流和真理的探索中,受到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懂得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道理。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统治;地主、老财作威作福,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目睹残酷的现实,年轻正直的李正华,心中积满忧愤和不平。他常常思索着“为什么社会这样不公平!”他意识到,要救国救民,让穷苦人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就得识字,学文化,启发民众的觉悟。因此,他决心为贫穷人家的孩子办学堂。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筹备,李正华于1932年在本村办起了“民众小学”。他自己出资办学,自任教师,免费招收贫民子女人学,教孩子们识字、算账、唱歌。由于他教学认真,平等待人,讲课通俗,说理透彻,深受学生欢迎,乡亲们都很满意。为了不使穷苦学生辍学,对家境贫困的学生他常慨解义囊,得到许多人的好评。在他的悉心努力下,“民众小学”越办越好,就连本村那个官办小学校长的子女也到“民众小学”来读书。

在教学期间,李正华除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外,还不失时机地在学生中揭露社会的黑暗,分析探讨劳苦大众贫困的原因,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启蒙教育。他多次给同学们讲:“日本鬼子侵占朝鲜后,一个日本学生硬逼着一名朝鲜学生趴在地上给他当马骑,爬得慢了还要用鞭子抽打,这就是当亡国奴的下场。”他还向学生揭露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实行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肆意残害中国人民的罪行,激发青年学生的民族义愤和爱国热情。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不少青年学生心中埋下了闹翻身求解放的革命种子。

生长在农村的李正华,亲眼看到广大劳苦人民饥寒交迫,农村缺医少药,老百姓有病得不到治疗,心里非常难过。1935年他凭着急难救人的热情和自己对医学的爱好,请人帮忙在本村开了一个小药铺。教学之余,他刻苦钻研医书,自己采挖中草药,热情为乡亲们治病。遇到贫苦农民求医求药,他常是分文不取,深受当地百姓拥护。

李正华身兼教学、行医两副重担,忘我工作。他利用行医的机会,四处奔走,广泛接触群众,体察民间疾苦,倾听穷苦人民的呼声,抨击社会黑暗,宣传反封建的主张。他常深入农苦家庭,宣传革命道理,团结教育了一大批热血青年,在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发展革命力量奠定了可靠的思想基础。

三、山河破碎,奋起抗日

1932年12月,经张杰介绍,李正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以百倍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大片国土沦丧,百姓遭到日寇蹂躏。国难当头,民族危亡,李正华义愤填膺,他毅然辞去小学教师的职务,把自己苦心经营的小药铺托付给灌庄村老中医范照丰先生操办,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他在当地积极宣传抗日,联络进步青年和学生,秘密组织抗日武装。先后鼓动串联了张敬堂、苏启蒙、王锦、周骥、李继云等热血青年,并号召大家说:“日本人想吞没中国,叫我们当亡国奴,我们坚决不答应!大家要为抗日出人、出钱、出枪,协力奋斗,保家卫国!”在他的带领下,大伙齐心协力,筹集资金,枪支弹药,很快就建立起一支五十余人的抗日游击队。

1938年1月,张北华、远静沧、崔子明等人领导发动了泰西武装起义,组织建立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革命星火的点燃,对李正华影响鼓舞很大,他所渴望已久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抗日的日子终于到来了。1938年1月13日,李正华和张杰亲自带领十七名游击队员到夏张镇参加了人民抗敌自卫团。自卫团领导决定:将李正华带来的队伍和武冠英在边院一带组织的游击队,合编为自卫团第五大队,任命李正华为第五大队大队长。从此,李正华在党的领导下踏上了武装抗日的征途。

1938年3月底,自卫团侦察到津浦铁路线上日军的军需列车日夜不断地向南开进;公路上汽车、马车也忙着向南运送物资。虽然当时敌后游击队没有报纸、电台,他们不了解前线的具体情况,但仅从敌人运输繁忙的种种迹象上判断出可能要打大仗。为了配合前线的战斗,自卫团决定在北集坡车站切断敌人的运输线,打击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

北集坡车站黑虎泉一带是个丘陵地带,地形复杂,铁路穿过的山峡岩壁陡峭,是破坏交通、伏击敌人有利地点。自卫团决定由崔子明、李正华、马醒民负责指挥这次战斗。李正华他们带领熟悉地形的本地战士六十余人,带着扳手、手榴弹、土炸药等,半夜时分埋伏在铁路两旁的山顶上。几名队员从山顶小路下到山峡,用扳孑把道轨螺丝拧下,拔掉道钉,埋上炸弹,再把铁轨放回原处,一切准备停当后,队员回到山顶埋伏,他们忍受着初春夜晚的寒冷,耐心地等待着敌人军车的到来。

拂晓时分,一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从泰安方向开来。火车越过山口高坡,喘着粗气向南急驰而下。当行进到铁轨被破坏的山峡里时,火车头“轰”的一声出了轨,撞在路边石壁上,在强大惯性的作用下后边的车厢爬上了前边的车厢,像一条受伤的蟒蛇一样翘起了头,拱起了腰,车上的鬼子有的被撞死,有的挤伤。这时,李正华带领队员一跃而起,步枪手榴弹、土炸弹一起向车上打去,火车被炸起火,三十多名押运列车的鬼子,一个个送回了“老家”。在敌人增援部队赶到之前,我军安全撤出战斗,无一伤亡地胜利归来。这次破击战,毁断津浦铁路达一周之久;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台儿庄歼灭日寇的会战。

1938年4月6日,李正华参加了在道郎阻击日寇的战斗。战斗中李正华带领五大队负责在起驾庄、北大圈一带公路上破坏公路石桥,断敌后续增援,迫使敌人汽车停在公路上。我自卫团战士利用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增援部队,打垮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冲锋,直到黄昏敌人退回泰城时,他们才撤出战斗。

四、出谋献策破敌锄奸

1938年11月下旬,根据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我泰西起义各部队汇聚长清县大峰山区,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纵队第六支队”。自卫团五大队编为特务营,李正华任营长。六大队成立后,在平阴、东阿、东平等地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建立抗日群众团体,摧毁了地方土顽的反动统治,搞垮了旧政权的反动基础。

1939年3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到达泰西。这时李正华因在东平夏薛镇战斗中受重伤,正在家乡漕河涯村养伤。一天,六八六团侦察参谋梁奉州带领当地几名侦察员到泰安三区、八区侦察时,找李正华研究敌情。正华说:“敌人在漕河涯村东南不远的石墙村安了据点,并在据点周围建立‘爱护村’,各‘爱护村’设报告员,每天向敌人报告我们的活动情况,威胁很大,要设法拔除它。”为了侦察敌情,搞掉据点,李正华派当地侦察员苏学秀打进敌人据点当报告员,摸清了敌人活动情况,并绘制了敌据点地形图。

6月上旬,梁参谋带领侦察员在李正华家,一起研究部署了拔除石墙据点的计划。他们商定:“出其不意”,趁鬼子午后洗澡时消灭他们。在李正华的策划、指挥下,我侦察员苏学秀、于汇涵二人以报告员的身份先进入据点做内应,梁参谋带人从四面靠近据点。于汇涵、苏学秀二人进入据点后,才知据点内的鬼子多数外出修路还没有回来。他们二人生怕在据点里待的时间长了引起敌人怀疑,于是开枪打死了受理报告的鬼子,缴获一个皮包和一些子弹,为了避免我军伤亡,趁外出敌人还没赶回,梁参谋带侦察员们撤离了据点。当外出鬼子得知据点被袭的消息后,这伙强盗根本没敢回据点,而是径直跑到了大汶口,从大汶口带着两汽车鬼子返回石墙,枪炮火力毫无目标乱打一阵以后,就把据点里的东西收拾起来缩回汶口去了。从此石墙敌据点就这样被除掉了。

同年秋,在李正华的策划指挥下,抽调泰安三、八两区武装夜袭汶庄伪区公所。他们炸死投敌汉奸、伪区长赵德轩,俘虏伪区队员三十多人,缴获枪支三十余条,这次战斗既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又武装了抗日队伍,极大地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抗敌士气。

五、机智果敢,英勇杀敌

李正华伤愈后,便重返抗日前线。1939年他任泰安(西)县自卫队司令;同年底,泰安(西)县独立团、夏张区中队等地方武装合编为县独立营,李正华任副营长。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李正华善于抓住有利战机,指挥部队机智、果断消灭敌人打了多次漂亮仗。

1940年2月14日,李正华得到可靠情报,日军将有一辆军用汽车载十五名日军,上午从泰城开往夏张,下午返回。县独立营当即决定在无梁殿截击敌人。是日凌晨,李正华率部队到无梁殿勘察地形,日军汽车路过此地开往夏张后,我部队即在李副营长布置下埋伏在无梁殿村东头公路两侧。下午1时左右,日军汽车返回时进入我伏击圈。李正华指挥独立营战士迅猛出击,步枪、手榴弹一齐向敌车打去,经一小时浴血奋战,击毙日军十四人,缴获步枪十四支。战斗结束后,我军烧掉汽车,带着战利品凯旋。

1940年秋,李正华带独立营部分战士活动在家乡马庄一带。根据侦察所知,夏张、边院、东向等据点里忽然增加了大批敌人。李正华细心分析敌情做出了准确的判断,他告诉战士们,“看来敌人要合围我们,我们要尽快避敌转移。”果然不出所料,敌人正纠集强大兵力,在骑兵的配合下,气势汹汹地从四面向我军扑来。李正华沉着巧妙地指挥部队避开了敌人的正面进攻,从敌骑兵和步兵的间隙里迅速穿过泰肥公路向北转移,部队原打算在下官庄休息,正华分析说:“我们虽然安全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可是敌人发觉后还会来追赶,我们要做好战斗准备,继续转移!”果不然,敌人扑空后又急忙赶到下官庄,这时李正华已带领部队突出包围圈,摆脱了敌人尾追,胜利地回到了我军二起楼根据地。

李正华就是这样,灵活运用我军的游击战术,善于与敌人周旋,指挥作战总是设法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从不被动挨打。他常说,“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不论敌人从四面来,还是从八方来,只要知己知彼,机动灵活,说打就打,说走就走,就能战胜敌人。”

同年10月,他和独立营政委安春华带一、三连驻在二起楼村,当侦知驻姜家庄日伪军到鱼池以南山区“扫荡”时,李正华和安政委分析敌情后,决定主动出击。他布置三连迅速抢占有利地形伏击,断敌退路,一连负责截击敌人。敌人被伏击后抢占了馍馍山,正好进了我军包围圈。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班长武清进光荣牺牲,还有几名战士受伤。李正华怒火中烧,凭借有利地形,展开火力,向敌人猛攻。他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带领我军攻上山头,歼灭了日军左左木小队,打死敌军十多名。此时尾随日军后面的伪军四十余人,迫于我军的强大攻势,在其队长的带领下缴械投降。我独立营战士随即越过泰肥公路直捣姜家庄敌据点,打死留守日军,捣毁敌据点。此次战斗,共缴获捷克式机枪一挺,掷弹筒一个,步枪五十余支,还缴获望远镜、钢盔、服装等大批军用物资。李正华指挥的这次馍馍山截击和拔除姜庄据点的战斗,以其迅猛、果断,战果辉煌,创泰西抗日史之先例。

六、壮烈殉国,名垂青史

李正华有着坚强的革命意志、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在对敌斗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沉着刚毅,处事果断,显现出良好的组织能力和指挥才干。他亲自参加和指挥过的“黑虎泉战斗”、“无梁殿战斗”、“馍馍山战斗”、“漕河涯战斗”、“北集坡战斗”等大小数十次战斗,几乎是每战必胜,是我泰西抗日队伍中一位优秀军事指挥员。李正华爱护战士,关心人民疾苦,能很好地团结同志一道工作、战斗,又是一位很好的政治工作者,无论在部队里还是群众中都享有很高的威望。

1940年底,泰安(西)县独立营奉命编为军分区基干三营,原独立营营长栗森同志调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县委决定各区队升级重新组成县独立营,由李正华任独立营营长。

1941年4月22日,李正华去军分区司令部(住肥城虎门)开会,返回部队途中,他和通讯员夜宿在宋家庄李广善家中,不料走漏了消息,拂晓时分被敌人包围。为了不连累村里的老百姓遭殃,李正华毅然决定带警卫员向村外冲去。在突围时,不幸在宋家庄西北步山脚下的一块麻地里身中敌弹,壮烈殉国。

李正华牺牲后,当地群众十分悲痛,一致提议将烈士牺牲地——步山改为“正华山”。1963年,人民政府为纪念先烈不朽的业绩,将李正华烈士的遗骨从漕河涯村迁葬于松柏常青的泰安革命烈士陵园

李正华的不朽业绩,将与泰山共存,永垂青史。